2021-07-23
2019年末,COVID-19的(de)大爆發(fa),不僅讓全(quan)世界(jie)的(de)人民(min)了解到了核(he)酸檢測(ce),更(geng)看到了宏基因(yin)組測(ce)序技術(metagenomics next-generation sequencing, mNGS)在(zai)新發(fa)或者少見(jian)病原微生物(wu)的(de)檢測(ce)與鑒定方面的(de)潛力。今天,小(xiao)編就和大家(jia)一起走(zou)進mNGS,了解mNGS是憑(ping)借(jie)哪(na)些優勢走(zou)上資本的(de)風口。
特點一:高效、快速
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曾在“感染分子診斷高峰論壇2020”上做了這樣一個對比,2003年的SARS的鑒定耗時5個多月,2013年的H7N9的鑒定耗時1個多月,而此次借助宏基因組測序,僅在數天內,快速鑒定并分析出新冠病毒的基因組,在2020年1月11日中國團隊率先公布了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。從“5個月+”到“數天”的鑒定時間的縮短,是這場戰役中的中國速度,更是mNGS高效、快速的映射。
特點二:避免試錯,數萬種病原體一網打盡
分離培養與生化鑒定是臨床公認的病原體檢測的標準診斷方法。傳統的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方法雖然多,并且可以組合應用,對于常見高發感染也非常有效,但他們都屬于試錯型,高度依賴于臨床醫生的判斷選擇。但是mNGS的出現,為病原體的檢測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。 mNGS通過直接檢測臨床標本中病原核酸,幫助明確標本中微生物的種類和相對數量,無需對病原菌進行培養即能夠幫助確定引起感染的病原,實現了一次檢測,一網打盡的目的,已成為輔助臨床確定重癥感染性疾病重要的檢測手段。
特點三:深度挖掘預測耐藥性
一提到超級細菌(superbug),我(wo)想每(mei)個人都心頭一顫。由于對抗(kang)(kang)生(sheng)素(su)的(de)濫用,處于平衡狀態(tai)的(de)抗(kang)(kang)菌藥(yao)(yao)物和細菌耐藥(yao)(yao)之間的(de)矛盾(dun)被破壞(huai),具有耐藥(yao)(yao)能力的(de)細菌也(ye)通過(guo)不斷地(di)基因突變和進化(hua),獲得更(geng)強(qiang)的(de)耐藥(yao)(yao)能力,因此也(ye)出現和傳(chuan)播(bo)了更(geng)多的(de)抗(kang)(kang)生(sheng)素(su)抗(kang)(kang)性基因(Antibiotic resisitance genes, ARGs),隨之也(ye)出現了更(geng)多重(zhong)耐藥(yao)(yao)菌,甚至是廣泛耐藥(yao)(yao)菌,比如多重(zhong)耐藥(yao)(yao)性結核桿菌(MDR-TB)。
常用的ARGs檢測方法主要包括傳統微生物培養法和分子生物學方法。傳統微生物培養法主要是評估微生物對抗生素的敏感或耐藥程度(藥敏實驗)。分子生物學方法主要是PCR,qPCR,DNA微陣列和宏基因組測序。2021年2月發表在“中華檢驗醫學雜志”的《宏基因組高通量測序技術應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檢測中國專家共識》中建議:
(1)對于生長緩慢或藥敏試驗復(fu)雜耗時(shi),并(bing)且耐藥基(ji)因型和表型有良好相關性的病原菌,可對純菌落進(jin)行全基(ji)因組測序,推測耐藥情況。
(2)可(ke)采(cai)用讀(du)長較長的三代(dai)測(ce)序(nanopore測(ce)序),耐藥(yao)基因與微生物(wu)之間匹配,也(ye)可(ke)間接推測(ce)其耐藥(yao)情況(kuang)。
更多新聞咨詢請關(guan)注派森諾官網